圆顶教堂,拿破仑墓

拿破仑一世陵墓的圆顶教堂(Dôme des Invalides)是巴黎的一处要地。本页为您介绍圆顶教堂从修建至今所历经的历史及功能变化。

 

拿破仑一世陵墓的圆顶教堂(Dôme des Invalides)是巴黎的一处要地。本页为您介绍圆顶教堂从修建至今所历经的历史及功能变化。

360°穹顶教堂程序由法国军事博物馆设计,Electronic Eye制作。

圆顶教堂(Eglise du Dôme)。

这家皇家教堂建造于1677至1706年之间。教堂内的装饰赞颂了路易十四的丰功伟绩、皇权及其军队。

随着杜伦尼(Turenne,1800年)的陵墓及沃邦(Vauban ,1807-1808)纪念碑的修建,拿破仑正式将大革命时期的战神殿(Temple de Mars)变成了安葬军事伟人用的圆顶教堂。 1800年,第一执政拿破仑下令将大世纪(Grand siècle)时期最伟大的元帅之一杜伦尼的遗骸迁入圆顶教堂。1808年5月26日,在法国称帝的拿破仑又下令将沃邦的心脏迁入圆顶教堂,设纪念碑,与杜伦尼墓相对。圣特蕾莎教堂(Chapelle Sainte-Thérèse)中的旧纪念碑由特莱普萨(Trepsat)设计,仅为一块简单石柱,顶端为小瓮,底座饰有战利品。1847年,建筑师威斯康提(Visconti)对安放拿破仑灵柩的地下室进行整修,由雕塑家Antoine Etex创制的黑色大理石石棺取代了这块纪念碑。沃邦呈半卧姿态,手执圆规,注视着自己的手稿若有所思。他在这里以科学家而非军人的形象出现。石棺顶端的方尖碑周围围绕着军旗。底座上的镌刻字样及浮雕图案象征着沃邦发起的十一税计划,突出这一举动的政治及改革意义。

今天与拿破仑一起静静躺在圆顶教堂中的,还有其子罗马皇帝Aiglon(雏鹰)、其兄弟约瑟夫•波拿巴(Joseph Bonaparte)及热罗姆•波拿巴(Jérôme Bonaparte)、柏特郎将军及杜洛克(Duroc)元帅、以及二十世纪上半叶名震一时的福煦(Foch )元帅和利奥泰(Lyautey)元帅。

拿破仑一世陵墓

1821年5月5日,拿破仑一世在圣赫勒拿岛去世,自1815年起,他便被流放至此。人们将其安葬在"天竺葵谷"的溪边柳荫下。直到1840年法国国王路易-菲利普一世才决定将拿破仑遗骸迁回故里。在连城(Jointville)王子的要求下,法国海军用美丽少女号(Belle Poule)将棺柩带回法国。

1840年12月15日,法国举行国葬,欢迎天子拿破仑一世魂归故里,迁入荣军院,等待陵墓的修成。 1842年,路易-菲利普一世要求建筑师威斯康提(Visconti) (1791-1853年) 对圆顶教堂进行大规模整修,挖洞修建皇陵。1861年4月2日,拿破仑一世终于在此长眠。

陵墓用红色石英岩打造而成,基座采用来自沃日(Vosges)山区的绿色花岗岩,周围环绕着一顶桂冠,铭文中则表述了拿破仑的丰功伟绩。陵墓四周墙上是由雕塑家布拉迪耶(Pradier)雕刻的十二尊"胜利女神"浮雕像,象征着拿破仑所经历的战争。彩色大理石地面上刻着八次大捷的名称。在环形走廊的墙上,斯玛尔特(Simart)用十幅浮雕讲述了拿破仑的十大丰功伟绩,如参与平叛战争、建立中央集权、成立国务委员会、编撰民法典、签署法国政府与教会间的和解协议、设立法兰西帝国大学、成立审计法院、撰写商业法典、实施大建设及恢复荣誉勋章等。地下室中拿破仑棺椁之上的拿破仑雕像身上装饰着第一帝国的标志。

关闭通知弹窗

博物馆的入口在格勒内勒街 129 号(上午 10 点至下午 6 点)或沃邦广场(仅下午 2 点至 6 点)。祝您参观愉快